顯示具有 西洋人吃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西洋人吃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15年11月6日 星期五

仙人掌果水果軟糖 prickly pear pate de fruit

會做水果軟糖(法文:pâte de fruit [pat de fwee]; 英文: fruit jellies/gummies)完全是場美麗的誤會,我只是一時興起買了幾顆仙人掌果回家,吃了一顆後,腦子又歪了...啊水果就乖乖直接吃它的營養就好,沒事又想拿來做甜點...一查還真的有仙人掌果果醬,仙人掌果柑桔醬,最吸引我的圖片是-仙人掌水果軟糖.於是乎,就展開了我前後長達一個月的水果軟糖研究.(做了2次,第一次失敗==''.) --自找麻煩再添一例.

爬文說不少專業甜點師覺得做水果軟糖是很無聊的技術.YES and NO for me. 它的確用不上什麼高階的製作甜點技巧,不過製造過程也不輕鬆.溫度要拿捏的準準準!如果不到所需沸點,即使冷藏後也無法成型;超過沸點,口感又會偏硬==''---這是我第一次失敗的辛酸談.上次明明是要223F才可熄火,我停滯在215F,一時火大&被水果泥噴到會痛ne,就熄火了,冰了一天還是軟趴趴;再丟去滾一次,超過223F一丁點,所以宣告第一批失敗 :(

開工前,請先做好以下幾點心理準備,因為水果泥到所需沸點這一段時間要不斷攪拌&水果泥會瘋狂亂噴:
  • 無比的耐性;
  • 不怕燙,最好穿長袖帶防熱手套;
  • 爐台,地板,抽油煙機會髒.(完成後只要器具泡水,所有亂噴的水果黏液都會輕鬆bye bye.)
這只是一角 ><
Ready? GO!

CaS 胡搞瞎搞的仙人掌果水果軟糖 是這樣的:
(原食譜;我的糖份減了1/4;第2次才成功的做法是學別間的)

材料
1) 仙人掌果汁 1/2杯(164g);(我用了2.5顆)
2) 無糖蘋果泥 applesauce 1.5 杯(382g);
3) 果膠2t (我用黃色包裝 Sure Jell, 成份: 右旋糖,檸檬酸,&水果);
4) 白砂糖 412g,分成110g&302g.
*翻了那麼多食譜,糖份和水果汁幾乎是1:1.不過第一批對我而言偏甜,這篇說把糖量減為果汁的3/4是可行的.我至今也找不到減糖除了減掉甜膩還會減掉什麼,既然不影響它的可口度,那就試試看.喔~當然前提是水果本身夠甜,下次做葡萄柚水果軟糖我就不會減那麼多了.

做法:
果汁&泥
  • 先做無糖蘋果泥unsweetened applesauce,我用了3顆中型蘋果,去皮去籽,用鑄鐵鍋煮,水淹到蘋果的一半(約一杯),中火燜煮了15-20分鐘,期間攪拌幾次讓上面的蘋果也碰到水. 蘋果變軟水也都收乾,就可熄火放涼.-->用食物處理機打成泥-->完工.
無糖蘋果泥applesauce
  • 仙人掌果汁:去皮.用果汁機打,完成後過濾,主要是要把籽濾掉.仙人掌果汁還滿黏的.@@

好啦!前置麻煩的完成.

水果軟糖,正式開工.做法:
1) 準備一個方形容器,鋪烘焙紙.
2) 因為果膠粉會結塊,先把 2t果膠粉+110g糖 攪拌均勻.
3) 加熱果汁+泥到 49C/120F.
4) 倒入做法2)的果膠糖,持續攪拌到沸騰,沸騰一分鐘後倒入剩餘302g的糖,繼續攪拌,不斷攪拌,持續攪拌,攪拌不斷到106C/223F. (要穿長袖喔和戴防熱手套喔!) *請保持心情愉快,不要絕望!我從215F大概又等了十幾分鐘,被瘋狂亂噴的果泥噴到罵了幾聲sh*t,才等到223F.
5) 一到223F,熄火,倒入方型盒子. 放涼後放進冰箱2晚. *其實爬文有人只冰3小時,有人冰一天,2天也有,也有人說只能放室溫2天成型.因為上次冰一晚失敗,所以我這次就冰2晚.
6) 切塊.準備另一個裝滿糖的碗, 過的沾板也灑上糖. (我的size是1.5cm x 1.5cm)
ㄜ...我一開始也用刀切,不過我發現用廚房剪刀更有效率,也比較不沾黏. 啊哩~室溫下放愈久,愈黏了,趕快再切好還沒空"滾"糖的那一盤下面墊冰塊. (下圖右)
**切塊也是一件麻煩事!!據說刀子噴不沾黏的食用油會更順手. 啊non-stick cooking oil會不會給軟糖添味呀?
感謝強悍的廚房剪刀! love you~
7) 水果塊4面都均勻的裹上糖,收納在密封瓶.完工~

可以放多久呢? 啊濃...我也不確定耶!據說保存妥當,室溫3個月沒問題.

水果軟糖的是早期為了法國人為了要保存水果而來的啦!也可說是乾果醬,於是乎,我拿去泡熱水變甜茶,也有通喔!!

如果真要說減糖的影響,我想是差在透徹度,白砂糖放的愈多,水果漿愈白. 來看一下第一批的顏色吧!

水果軟糖不愧有"寶石"的小名,我想叫它廚房裡的寶石jade,貴的有理!下次要來做其它口味 :) 不少食譜都是用蘋果泥+果汁,但是請注意,最佳沸騰溫度會因水果而異!!


祝吃甜甜開心~

2014年10月6日 星期一

不瑞士不台灣的馬鈴薯蛋餅 rosti

為了應付棍哥的午餐,煮了省事的咖哩.
一鍋咖哩是懶煮婦的好友沒錯啦~但是,又誤算了馬鈴薯的扣大@@

繼先前混血了美國+西班牙的馬鈴薯蛋餅potato omelet,這次改血統,來個瑞士Rösti馬鈴薯煎餅+蛋.
Rösti,馬鈴薯煎餅,成份是粗馬鈴薯絲. 早期是瑞士人普遍的早餐,不過現在也算瑞士的國民料理了!先前去瑞士跑跳,午/晚餐也都可在餐廳點到這道喔!


Rösti的做法相當簡單,如果真要碎唸,就是要將馬鈴薯刨絲,又要趕在氧化前快速下鍋這點比較麻煩! (為難動作慢的我呀!不過再嫌,就免吃了.) 接下來,馬鈴薯本身的澱粉經過剷子壓扁後會黏在一起, 絕對會做出超級好吃的煎餅.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CaS 胡搞蝦搞的混血馬鈴薯煎蛋餅 是這樣的 (一人份):
1) 馬鈴薯半個手心大小,盡我一切所能快快地刨;
2) 蛋 1顆,打散;
3) 牛奶或鮮奶油1大匙;
4) 少許洋蔥,切丁;
5) 菠菜一把;
6)少許鹽,黑胡椒粉.

做法: 把馬鈴薯半熟化,i.e.,馬鈴薯絲放在大盤子上微波1分,
-->洋蔥在熱油鍋上爆香後,轉小火,倒入馬鈴薯絲,看到馬鈴薯澱粉產生的黏稠fu,加入(2)&(3)混和液,1-2分鐘後,底部可完整掀起後,滑入一圓盤.
原鍋內,一丁點油,加菠菜葉,蛋餅倒扣附蓋在菠菜上(原來朝上,還沒熟透的那一面),1-2分鐘後,即可上桌啦!可灑上乳酪絲 :) 美味加分!
**馬鈴薯含澱粉,易臭火乾,所以翻面時要注意鍋子是否有臭火乾&油量還夠不夠喔!


一塊CaS廚房的蒼啊pan,一點水果,Happy brunch! :)


祝開心飽~

2014年8月22日 星期五

培根蛋麵 Pasta alla Carbonara

前一陣子看了 Masa的培根蛋麵後就躍躍欲試!(話說,我差點要拿港式臘腸來治我的手癢了...)

Carbonera的所需材料很簡單: 培根或義大利火腿pancetta,很新鮮的蛋,parmesan和黑胡椒.

爬文研究了其它carbonera的食譜,有的只用蛋黃,有的用全蛋,有的蛋黃:蛋白=2:1,有的另外加了一丁點的鮮奶,在美國則偏愛加入鮮奶油.烹煮用的油也不一樣,用pancetta的可用奶油爆香;用培根的則利用培根本身逼出的油;用其它油爆香肉類也行.

另外,維基 carbonara是衍生自 carbonaro(燒煤爐),據說早期是給煤礦工人填肚子的;也有一說是向 19-20世紀義大利復興運動的燒炭黨(Carbonari)致意.--啊麵跟燒炭黨的關係就...想不透了.) Anyways,最可信的是這是一道羅馬菜.

看了看,還是Masa桑的最省事.

CaS 胡搞瞎搞的培根蛋麵carbonera是參考 Masa桑的.
我家改用蘆筍.賜給棍哥2大條培根.
麵條是用上次做千層麵剩下的,義大利麵條食譜.
為了這道菜,我又特地去秤了一把黑胡椒回來.嗯!現磨的味道果然不同凡響呀! :)

CaS 自製義大利麵條-->培根蛋麵. 唉呀~ i佩又拍胡了@@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以下是一些我雞媽媽的媽媽提醒:

義大利麵條做法:*基本上是每100G的麵粉就用一顆蛋,依此類推.
新鮮的義大利麵條如果沒能風乾,最好先將份量分好,放冷凍可以撐較久;
放冰箱冷藏也可以,但是很容易變色,顏色會愈變愈深,綠到灰綠...
ㄜ...我是見證人.網友說啥是蛋裡所含的sulphate所致,也有人說是鹽巴.
我是比較相信蛋所含的成份會讓麵皮變色啦!
Anyways,能盡快吃完就趁新鮮吧!雖然煮完跟一般義大利麵的顏色一樣.

培根:培根吃不完,也可放冷凍庫保存,
但也是先將份量分好,用保鮮膜一一封好!

蛋新鮮否?撇步 請見.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同場加映,烤茄子.
CaS 胡搞瞎搞的烤茄子是這樣的:
1) 茄子切0.5cm薄片;
2) 義大利香料.

做法:正反面刷了一丁點橄欖油,180度烤8分鐘後翻面,搓揉香料讓它更飄香後灑在上面,再烤個8分鐘. 滴一些蛋黃醬.


棍哥說口味好吃,但茄子皮有點硬.這樣contrast口感不賴呀~(自以為.)

祝開心飽~

2014年8月15日 星期五

Ciao~ lasagna 茄子肉醬千層麵

"千層麵"對我有特殊的意義,它可是我第一到認真查食譜的菜呢!
ㄜ...那已經是我旅外遊蕩的第五年的事了!前幾年除了秋天會煮南瓜湯,其它都是蝦煮,會飽就好.---所以千萬不要以為留學生都會煮喔!
那一次的千層麵是為了要幫人超級無敵好的姐姐過生日,硬著頭皮煮的.不過也因為那一次有被ㄜ樂,煮出興趣了!
(在異鄉能認識那麼好的學長&姐姐夫妻,真是super lucky的啦!)

今天分析完那疑似永遠跑不完的data,進廚房舒展筋骨做千層麵&麵皮啦!

A. 千層麵麵皮
感謝野犬的春夢,有超詳細的麵皮教學. 千層麵麵皮 參考.
我份量減半,用了200g中筋麵粉,2顆蛋,和1/8小匙鹽.
耍懶,用了麵包機幫我打麵糰10分鐘.(賊笑~)
我愛我的麵包機&製麵機!! <3


B. CaS胡搞瞎搞肉醬千層麵是這樣的:
1) 偷吃步用了肉醬麵bolognese罐頭 360g;
2) 鮮奶油 60g;
3) 一大大把菠菜;
4) 義大利香料 和 黑胡椒 適量.
做法: 把1)+2)+3)加熱,試味道,斟酌加 4), 放涼.

今天想要增加千層麵的高度,所以夾了茄子.
先把烤了茄子一下,以防夾在麵皮中間不會熟,.
切薄片,正反面刷了一丁點橄欖油,200度烤5分鐘後翻面,*烤箱熄火,放回烤箱內,利用餘溫再烤個5分鐘後,拿出來放涼. 烤半熟是避免合體後會過爛,不過我可能多慮了...

合體啦!
烤皿刷上些許橄欖油,一層麵皮,肉醬,茄子,再一層麵皮,肉醬,茄子,再上一層麵皮,肉醬,灑上
Parmesan,因為懶得再多刨parmesan,所以另外添加了muenster片.進入烤箱,180度,待半小時.
,

上菜啦! 另外準備了沙拉和烤玉米.Da~la~
新鮮的麵皮沒有先汆燙過,表現也好優秀喔!我喜歡薄薄的它,但棍哥覺得麵皮可以再厚一點,較有嚼勁. 


Ps. 如果當天沒吃完,隔天加熱時,除了用錫箔紙包起來烤之外,在烤箱內要放一杯水,以免烤焦.

祝開心飽~

2014年7月21日 星期一

cornmeal:玉米粥&玉米煎餅

事情是這樣的...
話說我熊熊一陣想吃 jalapeno cornmeal bread,
於是乎,真的抓了一包cornmeal回家.
但過了一個多月,
我還是沒動手做玉米麵包 ==''
玉米粥倒是吃了不少. 哈~

cornmeal是啥哩?粗玉米粉啦!
它的迷你版就是麥當當滿福堡上一粒粒的東東啦!
跟可以用來勾芡的corn flour是不一樣的喔!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棍哥的早餐都很...單一,通常是一碗麥片粥加水果.
我沒辦法每天都吃一樣的東西.
來個麥片粥的衍生吧~

CaS 胡搞瞎搞玉米粥 cornmeal porridge是這樣的:
1) 玉米粒一杯;
2)熱開水一杯;
3)牛奶3杯;
4)糖或蜂蜜,看你牙齒的嗜甜度囉~ 我用中東椰棗date替代.
作法: 1)+2)拌勻後,加入3) & 4)小火,滾15分鐘後,就上桌啦!
我有試過薑泥,吃完整個暖呼呼呢! 之後可再灑上肉桂粉.
很健康的一早?~(殊不知我下午又會吃了啥垃圾食物扣掉我的健康指數@@)


CaS 胡搞瞎搞玉米麥煎餅 cornmeal-oatmeal pancake 是這樣的:
1) 玉米粒一杯;
2) 麥片一杯;
3) 熱開水一杯;
作法: 1)+2)+3)拌勻後,*可斟酌加水. 熱鍋上抹些"奶油".舀一湯匙的玉米麥片糊下鍋煎啦!看到周遭略成固體,就可準備翻面啦!煎至2面都微 "恰恰" 就可起鍋啦! 沾點蜂蜜. 是很幸福的早餐呢!
*試過用植物性奶油煎,成品香味略遜.


祝開心飽!

2014年6月16日 星期一

此米非佊米---加拿大湖野生米 Canadian lake wild rice


以前步行3-5分鐘內就會到WFM超市,閒來沒事就把它當後院走.
搬家後,就沒那麼常去勘查"後院"了!
那天經過,就忍不住進去晃晃.
研究完麥片. (是滴~麥片好多種!厚的,一般的,可快煮的...)
唉呦~唉呦~ 這歐嚕嚕又暴貴的是啥東東??
加拿大湖野生米 Canadian Lake Wild Rice!!
買一小把回家試驗去!

這像圖釘又像茶葉的"米",是一般米的3-4倍長,煮的時候竟飄出陣陣粽葉香!(大驚!)
中小火滾了50分鐘後,稍稍露出它的白身體.
試咬了幾口, 頗有嚼勁!
(ㄜ...阿Q如我,幻想自己是早期的加拿大原住民,為何是原住民呢?食物有高度的敬意,擅長利用在地食材.) (絕無對他們不敬!!)
既然WFM建議滾40分,我多滾了10分鐘,就不敢再滾了!
標示有交代"避免爆開".
(---很顯然地,我並不知道原來我離 爆 還要一段時間!)
標式上還說煮熟時拌奶油,鹽巴和胡椒粉.

開嚼~
ㄜ...棍哥吃了幾匙後,默默改添白飯,說"齒槽都痠了!"


實驗失敗...初體驗的感想僅有"牙齒不好就不要輕易嘗試"!
隔天,心有不甘,愈想愈不對!
這東西應該還有待進一步"了解"!
檢討了一下...應該是用小鍋滾啦!
果然,續滾後,大伙兒都都露出肚皮了呢!
咬起來也少了不少阻力!

續滾前,我試著先沖掉第一批的調味,加了一點檸檬和茴香葉.
嗯~有趣!像是85%熟透透的薏仁.




嗯!這米真的很有趣!
但它不是米科,是啥 禾本科菰屬淺水植物菰草的籽實.
也可叫菰米.
更驚訝的是...阿筊白筍任它長,最後就會蹦出菰米了!
但是不可貪呀!這植物要嘛只能吃筊白筍,要嘛就吃米.
(可參考 構築農莊生活遠景.)

會不會再買呢?
ans: 新家規:不要輕易改變主食!

祝開心嘗試新物~